下水道凸显中国脆弱的城市生态

中国北京、广州等城市用靓丽的现代建筑让纽约、东京等城市相形失色,但中国城市下水道系统却时常掀开中国现代化的光鲜裙裾,暴露出内在的种种不堪。7月21日“水淹帝都”这场灾难,据报道已经有37人死亡,数百人受伤,190万人受灾。 最近20多年是中国城市飞速扩张时期。由于公共工程沦为政府官员寻租重地,地面的道路、桥梁、建筑物成为豆腐渣工程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中国城市生态系统最脆弱之处,却是下水道系统的落后。每次暴风雨来袭,许多城市都会沦为“泽国水域”。中国当局每遇这种情况,总是喜欢用“百年一遇”、“几十年一遇”这种说法表示这是大自然的不可抗力,以此推卸责任。 中国城市下水道系统的落后,凸显了城市生态的脆弱。一个现代化的多功能的城市,其城市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近30个专业领域,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环保、园林、消防、道路、地上、地下管线等等,其中下水管道的设计,与一个城市的规划者是否具有长远眼光及政治责任心极有关系。美国与欧洲各国的城市,在城市规划中,下水道系统的设计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极有前瞻性,设计时考虑的承载能力至少按当时规模的十倍以上。纽约、伦敦等城市至今使用的下水管道都建于一两百年以前。由于设计时具有长远眼光,考虑到城市及人口扩张,以及维修的方便,其基础非常牢固,人可以在里面直立行走还有裕余,直到今天仍在有效运转。西方各国的城市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就是这样的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西方各国极为重视城市建设档案的收藏,许多百多年前的城市档案至今仍完好无缺,遇有改建维修,这些档案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下水道在今天的中国城市建设中,几乎被放置在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这与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即只注重“面子工程”有关。城市下水道不在地面,与“面子”无关,因此最容易被地方官所忽视。因了这一“中国特色”,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规划永远把表面光鲜放在第一位,强调街道的宽直、地标建筑的光鲜靓丽,但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上却降格以求,据说现在仍然基本沿用前苏联模式,下水管口径比西方国家小很多,遇到流量大就无法及时排水。例如广州排水管道当中有83%就是按照一年一遇的防洪排涝标准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