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侵蚀北京的政治合法性

政治不透明与权力运作的黑箱化,是谣言产生的最佳温床。中国本来就盛产谣言,每逢乱世与末世,谣言更是特别多。目前,身处网络2.0时代的中国人又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大清王朝末期,身置各种谣诼之中。 若追究起谣言始端,则缘于重庆市副市长、原公安局局长王立军今年2月出奔成都美领馆。2012年3月14日下午,当今中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薄熙来被免去职务。从那天开始,几年来都是中外媒体关注焦点的薄督消失在公众视野中,莫说薄督将受朝廷何种惩罚这种事体,就连薄督驻跸何处,也成了公众不得与闻的“国家机密”。从此各种谣言纷传。 谣言可谓纷然杂陈,从看起来颇为真实的消息(如薄熙来被软禁),到耸人听闻难以置信之事(如政变),在海外的中文网站均能找到。国内由于薄熙来以及相关消息成了禁词,于是微博成了各种“隐语”的天下,这些“隐语”一天一变,仅用于指称薄熙来的隐语就有好几种,如“不厚”(以其姓喻)、“西红”(西南唱红歌)、“西红柿”、“三少爷”(薄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三)。一些国际大媒体开始还沉得住气,对网上消息要多方查证,比如《纽约时报》与《国际先驱论坛报》谈到中共中央办公厅3月15日的《关于王立军事件初步处理情况通报》,还分别向几位看到过那份报告的中国官员查证核实。但到后来,一些大媒体也加入竞猜游戏,比如《金融时报》英文网刊在3月20日下午刊登温家宝呼吁平反“六四”曾遭薄熙来多次反对的报道;21日中国大陆网民突然发现国内网站解禁,可以搜索到有关“六四”的部分内容。于是这些消息又引发种种过度猜测。 细究起来,这些谣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薄熙来及其妻子谷开来的腐败问题。第二类则是由薄熙来牵扯出来的高层矛盾问题。第三类就是有多少军中势力卷入了这场权力斗争。 由于中国官方沉默以对,中国人又只好拿出从新闻字里行间读真意的看家本领。据说一向为青年、中年人不屑一顾的CCTV晚间新闻,最近收视率大增,人们耐着性子将枯燥的国内新闻从头至尾看遍,为的是看有谁没出现。其中关于传说中的薄熙来后台、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更是成了关注焦点。 谣言其实是专制社会民众的一种反权力武器。反观中国历史,流言四起并对人们判断形势起特大作用的时期,往往就是王朝步入末世乱世之时。从“谣言”这个社会切口管窥蠡测,我们可以洞见一个社会的世态人心,政治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近现代以来,中国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政治谣言纷传的年代,一是晚清,二是国民党政府败退至台湾前夕,三是1976年。

俄罗斯双头鹰的头将朝向何方?

在前社会主义国家当中,游移于专制与民主之间的典范堪称俄罗斯。这种摇摆不定的姿态正好与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国徽双头鹰的寓意相符。近20余年以来,这只“双头鹰”的头一会儿全朝向西方,希望民主化;一会儿又将两只头全掉向东方,反对任何形式的“颜色革命”。 但最近的分裂发生在俄罗斯的政治双头之间。在2010年12月27日召开的俄联邦国务会议上,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总理普京两人在民族问题上抬杠,目前二人的矛盾已经完全公开化。由于离下任总统选举只有一年,而普京为自己二度竞选总统修改宪法更为世人皆知。如今这场权力斗争正求助于意识形态的力量,在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支持下,苏联解体后的政治禁区——清算前共产主义罪恶的系列活动最近接连举办。 总统梅德韦杰夫从3月份以来一连射出了几支箭,每支箭都射向普京的软肋——前克格勃特务身份及其刻意掩盖的前苏联共产党罪恶。

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为何会在中国走红?

最近中国有一部话剧走红,剧名叫做《这是最后的斗争》。与当年《切•格瓦拉》一样,这部话剧在话语系统上属于左派谱系,但表现形式却与之完全相反。《切•格瓦拉》是为知识分子与小知识分子创作的戏剧,其表现手法颇为“后现代”,使用各种舞台手段调动观众视觉与听觉,并使之与舞台上的演员相呼应;《最后的斗争》设定的观众是所有的中国人,采用了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据介绍,这部话剧由军队剧作家孟冰编剧、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吴晓江执导、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该剧展示了发生在老红军何光明一家三代人之间一次惊心动魄的心灵较量:除夕之夜,脾气火爆的老红军何光明和他的妻子,以及多年后重新相认的大女儿、非法集资行将败露的小儿子、古灵精怪的80后孙女点点、神秘人物周小剑,……各色人等暗怀心事,轮番登场。据评论,该剧鞭挞了目前的中国社会现状,大胆触及了贪污腐败、两极分化、城乡矛盾、特权阶级等敏感题材,批判了官场的腐败现象与滥用职权等现象。由于所涉主题敏感尖锐,曾经多次修改,剧名也曾改为《大过年》在小范围演出。 据说,在戏剧表现手法日趋法多元化的今天,这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纯粹是靠着“狠”劲拼出来的,所谓“狠”主要表现为“台词够狠”,譬如“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前),天是蓝的,没有那么多污染,理发店就是理发,医生是不收红包的,学校是不挣钱的,照相是要穿衣服的,牛奶是可以放心喝的”等等。这些台词多年前在网络上窜红,但用于话剧台词还是第一次。因此,该剧于今年5月连演10场,场场爆满,现在又二度连续公演,观众大呼过瘾而媒体不敢多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