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细节-读《天安门对峙》

写历史,太近了容易在情绪上出偏差,而太远了又容易在细节上出问题。在六四屠杀过去二十年之际出版的《天安门对峙》一书可以说兼具了不远不近的长处。 这本书算不上是整个天安门事件的历史,因为政府那面的决策记录至今仍然多数停留在传说与猜测上,也许其中几个最主要的人物已经将最主要的细节——比如他们做决定时的动机——带进了坟墓,而比学生人数多许多倍的普通民众的参与和组织只留下了一点零星的、多数是侧面的记录。Eddie Cheng二十万字的《天安门对峙》(原著为英文 Stand Off At Tiananmen)告诉世人的是发生在示威学生中间的详细的故事。该书追溯了那次震撼世界的从学生示威演变至人民起义的运动中的核心人物——一批突然之间被推到国家乃至国际舞台中心的年轻的大学生领袖们——如何以激情开始,以想象力为号召,以勇气同时又带着过分的固执己见而将示威运动变成对天安门广场长期的占领,却在真正的镇压到来时溃不成军。 《天安门对峙》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与故事,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场历史转折点上的宏大的悲剧。人们看到,一个在试图推动改革的专制政权是如何无法摆脱自身意识形态、语言、行为方式的窠臼,是如何在居高临下的慈祥统治者与面目狰狞的暴君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摇摆抉择,而最终在无法和平控制局面的时候又是如何大开杀戒。人们也看到,这些同样的窠臼又是如何制约着抗议者的一方,使得政府对立面的领袖们摇摆在激动得近于语无伦次的青年鼓动家与试图建立起以小范围的自封社会精英为基础的权力谋略家这两种吃力不讨好的角色之间。

民主制度与选民教育

就上个星期我在这个博客上关于美国中期大选的文章,一位读者通过美国之音的Facebook作出了如下的评论: “我最近做了几个调查问卷,发现美国的政治体系被过高的估计了,很容易被操作。有大约30%美国人在三十分钟内写不出500个单词的文章。大约只有78%的美国人能看懂报纸和听懂电台广播。而美国英语又成为全世界单词最多的语种,大约有60万单词。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选民会很糊涂的。” 普通选民缺乏教育经常被一些国家自认为上层或者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人们作为否定民主制度的口实。而在民主国家里,对政治现实失望的人们也经常作出如是批评。不过,批评者往往忽略了下面这样几个重要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