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政治钟摆

在 空旷地方走夜路的人会遇到一种现象:本来以为在一条线直走,殊不知发现走了半天却回到原地。迷信的人以为那是遇上鬼怪了,所以中国人俗称为“鬼打墙”。在 历史的发展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以为在鼓足干劲向前直线奔走的时候,却猛不丁发现自己中了这种“欲速则不达”的圈套,不但回到原地, 而且在奔走的过程中还白白地牺牲了大批人的汗水甚至生命。中国人在二十世纪中这种苦头吃了不少。记得1980年 代初期农村搞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共产党的干部们便叹息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步回到解放前。”三十年来,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在直奔经济起飞这 一目标走了很远之后,却忽然发现只有唱起几十年前那些“红歌”才能激起一点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热情,尽管那些歌曲的背后充满着五、六十年代人的血和泪。对 过去有点记忆的人不禁会忖度,是不是历史又会再次给饱经沧桑的中国人开一个残酷的玩笑? 美 国的历史虽然只有短暂的二百多年,但是却没有出现过中国式的“鬼打墙”。从独立革命脱离英国统治,到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到十九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到二 十世纪的平权政治,美国一直在向着一个更加公平和更加富裕的社会前进。然而,美国的发展却从来不是直线前进,而是左右摇摆。著名的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 格写了本题为《美国历史的循环》的书,指出美国历史总是在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进步主义—保守主义之间摇摆。自从冷战结束以来,由于没有了与苏联阵营竞争 的因素,这样的摇摆似乎更加显著。二十一世纪伊始,选民连续两届将保守的布什政府选上台,而从2006年开始自由派却连续夺下了国会和白宫。2010年中期选举,保守派再次获胜。政治一次次急转弯,令人目不暇接。 被称作“伟大的政治钟摆”(the great political pendulum) 的美国民主,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完全不可能走直线。国家每向前迈一步,都要经过种种的协商和妥协,都要考虑到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只要往任何一个方向过分 地倾斜,另一方会立即尽全力往回扳。美国的道路永远是“之”字形的,在每个特定的阶段看起来总有一些国家比美国走得更快——三十年代在解决经济危机上比不 过德国,五十年代在发展重工业上比不过苏联,六、七十年代在寻求社会公平上比不过西欧,八十年代在轻工业和出口生产上比不过日本和四小龙,到今天在大规模 国家基础建设上比不过中国。但是,美国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在数十年的疯狂之后,一代人面面相觑,想不透当初为什么那样糊里糊涂,以至于一路 狂奔之后却转回了起点。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国家政治中的这种现象,多是小小一批自以为是的人掌握了大权,罔顾甚至用暴力镇压他人的异见,好大喜功、自我标榜的结果。只有建立起民主这个“伟大的政治钟摆”,才能避免人类历史的那些“豆腐渣工程”。

历史上财政收入与税率的反比关系

最近民主与共和两党关于预算案争执得不可开交。面对着超过十四万亿的债务与高额的财政赤字,全国上下都明白削减政府开支势在必行。问题在于削减的幅度——民主党人坚持要保证社会福利,共和党人则要求控制福利支出的同时不能增加税收。奥巴马总统对全国发表讲话,指责控制众议院的共和党人的计划是要穷人付出代价,而最富裕的阶层却坐享经济成果。他表示,将支持增加对富裕阶层的税收。 问题是,增加对富裕阶层的税收是否能够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呢?从表面上看,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是历史数据却提供了相反的证据:对高收入者的减税反而增加了政府的税源。 1913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赋予联邦国会以向人民直接征税的权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个人收入税率直线上升,最高超过了70%。1920年代,税率逐渐回落,顶尖税率被控制在25%。结果是,联邦税收总额从7亿1千9百万增加至11亿6千4百万。当时的财政部长、银行家梅隆解释说,高税率导致富人撤出工商业投资以规避收入税,资本流入别处。

国家形象

在胡锦涛访美期间,中国政府花费了至少上亿美元在美国打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纽约时代广场上每四分钟滚动播放一次的广告片,列出了中国各个方面的名人,色彩与节奏可以称得上是美轮美奂,令美国人看了叹为观止。CNN也开始了重复播出这部广告片,而另外的一部很长的版本也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这部片子看来是专门为美国人所制作的,不仅解说词用的是美式英语,而且里面的各种遣词造句也与美国人的观念所符合。尤其是“自由”、“民主”、“多元文化”这些概念的运用,以及非常个人化的画面,都在试图给人留下一个现代化、民主化的中国的形象。 不过,无论是三十秒还是十七分钟的版本,在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化工程和传统文化之下,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人物的表情。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民族地区,无论性别职业,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统一的有节制的笑容。在长版本中,每个穿着特色民族服装、性别年龄职业不同的人说话的内容又都是那么相似,连节奏都控制得很好,足见制片者力图给人以国家和谐的印象的苦心。

一票之差的重要性

十一月二日的中期选举即将来临。各种民调显示,民主共和两党在参众两院的票数争夺上将相当接近。参议院在最后可能仅仅会由一、两票来决定谁是多数党。多数党与少数党相比除了票数多少之外有什么样的优势呢?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民主党籍的伍德罗•威尔逊是个知名的历史学者。他曾经这样形容国会的工作:“Congress in session is Congress on public exhibition, whilst Congress in its committee rooms is Congress at work.”(国会议员在开会的时候是给公众表演,国会议员在委员会里才是工作。) 在美式的代议制民主中,国会要就国家的各种内政外交事务进行立法和表决。一百名参议员与四百三十五名众议员都有权提出议案,每两年一届的国会提出的议案总数多达一万个。有些议案长达数千页——比如不久前通过的两千四百多页的医改法案,短的议案也有几十页。这么多的法案,如果整个国会一个个来进行讨论和表决,那立法程序必然要出现瘫痪。